今日頭條
孔強新:老媽的巧手
老媽燒出的家常菜肴比一般家庭主婦烹飪出的更講究色味香。

老媽有一雙弄吃弄喝的巧手。也許年少時在大戶人家待過幾年,偷學了一些廚藝,同樣的食材,不多的調味品,她燒出的家常菜肴,無論是紅燒肉、炸豬排,還是蔥烤河鯽魚、紅燒山羊肉、四喜烤麩、蛋餃肉皮菠菜湯,比一般家庭主婦烹飪出的更講究色味香。
記得三十年前勞動節,我從老家海門帶來一條五斤多重的新鮮鰣魚。那時鰣魚也是稀罕水產,菜市場上難見蹤影。只見老媽剔去魚腮、內臟,洗凈后,魚鱗不刮,整條魚斬成頭尾中段五大塊,分別抹上豬油,撒些精鹽、糖花、黃酒,加姜片蔥段,旺火蒸了五大碗。蒸熟的鰣魚,鮮香撲鼻,搛一片魚鱗吮吮,也腴美異常。
受沙地老家風俗影響,老媽喜歡按照節令整些好吃的。臘八節煮臘八粥,小年夜燒赤豆飯,立夏煠蛋,端午包粽子。陰歷六月六,她讓大家吃攤面餅。咸鴨蛋拌豆腐、綠豆芽炒青椒絲、醬瓜炒粉皮、蝦皮爛糊茄子等七八樣葷素菜肴,裹在面餅里淋上醋黃瓜水,吃口別有風味。七巧節煎巧果,兩斤面粉里放幾只攪拌的雞蛋,摻和著白糖、黑芝麻,和水捏成面團,搟成薄片,切成不同形狀面塊,油鍋里一煎,膨脹開來,金黃色巧果吃在嘴里,咔擦一聲,脆香甜,是我們兒時忘不了的美食。中秋節,父親從食品店買回廣式、蘇式月餅,老媽猶嫌不足,還會用核桃肉、花生仁、葡萄干,還有托人從北京買來的紅絲綠絲,自制百果月餅,讓貪饞的子女吃個暢快。八寶老鴨也是她擅長的拿手菜,大砂鍋里鴨子煮熟,沒揭開蓋,香氣已撲撲直冒。有一年我心血來潮,讓老媽煮了只鴨子,連鍋帶到西區某校,與幾位單身朋友共度中秋佳節,結果大家連湯汁都喝得一滴不剩。
春節前,即使在那個憑票供應生活物資的年頭,老媽也忘不了用全國糧票,托在海門鄉鎮糧站工作的姨父,購買糯米,還托蘇州木瀆親戚買來一口小石磨,磨干粉與水磨粉。干粉與粳米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蒸糕,水磨粉包豆沙大圓子、寧波豬油湯團。蒸百果糕,少不了核桃肉、紅棗肉丁、白糖、板油塊、橘皮末。百果糕剛蒸熟,米香干果香油脂香,香氣四溢,刺激著味蕾,沒等切塊,我已經直流口水。百果糕蒸個十來塊,除了過年家人享用,好客的老媽分贈親友,圖個好口彩,大家年年高。
如今九旬開外的老媽已無精力再蒸百果糕了,小妹能干,學會了蒸糕。今年過年她用赤豆糕、桂花白糖糕來饗客,嘴快的外甥女說:“還是外婆蒸的糕好吃?!?/p>
上一條:BOE京東方ADSPro專場技術策源地論壇舉辦聚焦行業領先技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