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俞曉夫:一個時代的傳奇——記汪觀清先生
德高望重的汪觀清先生乃是當今一代宗師,也是我的尊師。我小學二三年級吧,他就專程來徐匯區少年宮美術班,為我們授課,記得他當時著一身皮夾克,眉清目秀,風華正茂。不過現在我們更多的是老朋友關系,經常在一起,為自己的文史館獻計獻策,出去療養、考察、采風。

汪觀清與本文作者(右)一起指導學生
如今他老人家也是高壽,94歲還腰板筆直,待人接物依然談笑風生,麾下人馬齊整,我也最多是個副將。記得當時,賀友直先生在他晚年的那一二十年里顯得特別紅火,策劃張羅的就是汪先生。這里面除了他們兩位老先生之間結下的、一輩子的深厚交情以外,我主要說的是汪先生的公信力特別強,繼而引申開來,在組織能力上、策劃上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
在這里就一定會說到汪先生和紅色文化題材的創作上,確實汪先生的后期基本上除了自己創作外,在組織紅色題材的創作上親力親為,碩果累累。我要說的是汪先生的代表作,長篇連環畫《紅日》,我是要強調的它的學術價值,和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賀友直的《山鄉巨變》一樣,要細品慢酌,要給它一個劃時代的文化定位。
首先是戰爭場面具有獨步天下的創造性,也許后無來者:沖鋒陷陣氣氛慘烈但不亂,極有章法。行軍趕路應該是劃一的,但通過作者生動本性的不斷閃現,沒有半點枯燥。休整調養、沂蒙山邊區軍民魚水的生活情趣、解放區的一股新氣象,均被作者絲絲入扣地刻畫出來,看得出作者深入生活下過極大的工夫。
其次是人物刻畫:從戰士到最高首長及中層連長指導員,都一一區分得很開。特別是最高首長的造型,我特別欣賞,那種略帶矜持的睿智,不凡但又克制的氣度,可以看出汪先生在人物設計上對軍事人員具備獨有深度和洞悉能力,不可替代。我是學習了,在這里鞠個躬。
第三是畫法。好像專門是為《紅日》找出來的一種畫法,獨家經營,再無二致,就像劉漢畫的《紅旗譜》,絕了。汪先生的這個畫法我當時在臨摹《紅日》時研究過,有點黑白木刻的概括,很適合畫戰爭的路坑、壕塹。在國畫里我臨過大家劉文西先生的《祖孫四代》,發現有些互相影響吧。不過汪先生在《紅日》后半部的畫法漸漸走回去了,冗長的創作本身不容易,看得出作者心路歷程的波動。
說過了汪先生的《紅日》,還要說說我個人感受頗深的汪先生的《十二把椅子》和《一件怪事》。
《十二把椅子》是我少年時代畫畫的一盞小小明燈,照亮了我的心靈,開啟了我的心智。當時我通過汪先生的生花妙筆,第一次見到了中國連環畫里外國味道最足的一本連環畫。可以想見,當年的青年汪先生是見識過“十里洋場”的,同時也讓我對外國文學有了最初的向往,對幽默有了最初的體驗。
至于《一件怪事》,是在汪先生的《紅日》之后的一件小作品,如果單從技藝發揮的角度來看,我認為似乎比《紅日》畫得更好。也許是《紅日》的余威還在,或也許是《紅日》成功后的一種滿足,看得出作者心情特別好,所以人會特別放松,于是乎作畫狀態會極佳,好像休閑得很,隨便動動手就是杰作。首先我認為這本書的封面,當時是市面上連環畫里畫得最亮的,很洋派,調子是粉綠顏色,這在連環畫封面里是難得一見的,加上一張畫得很像自己的外國少年,炯炯而有靈氣,當時我想也沒想,立馬完成臨摹。里面的每頁則畫得更好,將畫《紅日》好不容易形成的表達方法,現成拿來更揮灑自如,達到爐火純青。
對汪先生我就寫這些,其實還有很多可寫,比如“汪牛”、他的國畫山水長卷、他的大型創作:和賀友直先生合作的《大世界》等等,因為和我沒有太直接的關系,就省略了。總而言之,汪先生是我們這個火紅時代的一個傳奇,祝汪觀清先生繼續他的好勢頭。??
上一條:為新手爸媽答疑解惑《來吧媽媽》系列健康科普視頻發布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