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基金業績接近“轉正”新產品發行稍顯暖意
持續了1個多月的反彈行情給基金業績帶來實實在在的提振,也使得投資者的信心有所恢復。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3月18日,主動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今年以來的平均回撤已經分別縮減為0.5%和0.45%,距離“轉正”僅一步之遙。與此同時,被動指數型產品今年以來的平均回報為1.24%,顯示出結構性行情突出的特點。
數據顯示,超過70只主動權益類基金今年以來的回報超過10%,其中中航機遇領航、東財數字經濟、大摩數字經濟、宏利景氣領航、宏利景氣智選等產品今年以來的回報均超過25%。從板塊主題來看,漲幅居前的產品多是踩準了人工智能這一波反彈行情,重倉資源、先進制造、醫藥等板塊的基金中也有部分產品表現出挑,呈現出“一超多強”的態勢。
隨著基金業績整體回暖,新基金發行也有了些許暖意。同源統計數據顯示,以基金成立日為口徑,截至3月19日,3月以來新成立的基金總數為68只,相比2月全月增加了8只,發行總份額和平均份額分別為884.77億份和13.01億份,較2月全月的360.97億份和6.02億份均有顯著增加。
從發行結構來看,新產品也有些許亮點。3月以來,股票型基金的發行數量和發行份額分別為30只和210.45億份,相比2月全月的15只和39.35億份有明顯改觀。不過,債券型基金新發份額占比仍高達72.14%,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新發份額占比合計為25%左右,顯示出發行市場“股弱債強”的局面還沒有得到根本扭轉。
隨著反彈行情的持續演繹,機構對于后市的看法也存在一定的分歧。泓德基金表示,近期2月CPI同比重回正增長,超跌的大消費板塊出現修復,市場表現出明顯的輪動特征。后續政策力度和落地效果、地產基建景氣度、市場流動性等仍是核心觀測因素,重點關注“以舊換新”帶來的裝備制造、汽車、家電、家居等行業板塊的投資機會。
華安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認為,隨著市場交易情緒回暖,成交額持續放大,外部市場對于A股的信心正在恢復。板塊方面,隨著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板塊的投資機會進一步顯現。其中,核心板塊電力設備新能源和醫藥生物目前估值處于相對低位,值得持續關注。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稱,截至目前,市場的主要定價邏輯未發生變化,因為定價錨——地產尚未發生趨勢轉向。
上一條:視頻|一線直達廣州市中心!這個粵港澳大灣區新地標提前封頂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