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崔東樹:今年全國乘用車市場價格戰持續激烈新能源獨自降價蠶食燃油車
智通財經APP獲悉,3月17日,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發文稱,前幾年的全國乘用車市場價格戰,一般在每年年末比上年末高4個點左右的促銷增長水平,但2024年全國乘用車市場價格戰持續激烈。新能源劇烈地降價,但燃油車由于目前的促銷已經達到一定的底線,因此形成新能源獨自降價蠶食燃油車市場的局面。
1、車型最低價分析
目前的價格競爭主要是直接突破原有價格的下限,而不是增配不降價的模式。因此我主要是個人研究,只關注突破前期的價格下限的情況,也就是狹義的降價行為。而有些前兩年開始上市很便宜,隨后漲價,然后現在降價,如果沒有突破上市時的底價,為了計算好處理,因此也不算降價。
目前截止到3月15日降價車型總體不多,主要是新能源車。
2024年目前降價規模已經是2023年全年的一半。影響降價主要是純電動和插混等新能源車型,燃油車降價的很少。
從降價節奏來看,2023年降價總體相對比較均衡,但2024年的降價在2月份和3月份都達到了超強的程度,2月份有25款車型降價,3月份有23款車型降價,相對于歷史來看也是一個驚人的水平。
2、插混降價車型
降價力度較大的主要是高端的個別車型和低端車型。降價多的高端車型銷量很少,但降價多的低端車型的銷量規模很大。
這體現了插混嚴峻的競爭局面。而且降價延續時間很長,連續近20天的持續降價的效果應該是很大的殺傷力。
3、純電動降價分析
純電動的降價規模總體也是很大的,尤其是部分車型的降價達到10%以上,其力度還是很驚人的。
4、增程式降價分析
增程式車型的降價總體幅度相對比較溫和,最高在6%的水平,有部分降價屬于姿態型的降價,總體來看增程式的競爭還是相對比較溫和,只是高端的增程式車型競爭相對比較激烈一些。
5、價格戰下的消費選擇-短期觀望
價格戰對短期的銷量促進作用實際并不明顯,尤其是在價格不穩情況下,消費觀望情緒特別濃重,所以降價車型可能會帶來降價車型自身的銷量增長,但對其它相關車型就會形成明顯的一個觀望的態勢,并由此帶來的相關車型不得不降價,如果不降價就賣不動的一個局面,有些企業可能靠產品力挺住,但有些企業可能就不得不采取降價行動,形成市場停滯的進一步的等待降價,然后其他消費者再等待的循環的圈子,對車市銷量短期帶來一定的壓力。
經過外部調研來看,消費者對價格的觀望情緒還是比較重的,帶來的積極的增量因素在短期之內并不明顯。所以降價的當時會出現銷量的暫時低迷觀望的現象,短期內降價帶來的積極的購買效果被抵消。6、價格戰長久看推動購買提升近期乘用車市場價格戰的根本原因是新技術取代舊技術,新能源車對燃油車的替代過程,在建立市場新秩序過程中,新老廠商替代競爭激烈,預計這一過程會持續幾年的時間,直到新的格局形成。
2月乘用車市場零售110萬輛,同比下降20.5%,環比下降46%;今年累計零售314萬輛,同比增長17%。
降價之后必然還是會帶來車型的銷量的提升,尤其是在價格相對穩定之后,市場銷售逐步地啟動。在2023年也是因為價格穩定之后,帶來了銷量的進一步的提升,形成了2023年3月份降價之后形成的車市持續的回暖局面,一直拉升到12月份達到了創近期新高的特征,所以降價的綜合貢獻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新能源消費新特征帶來車企品牌裂變現象明顯,隨著新能源車各技術線路的細分市場逐步成熟,新車型極大地豐富了消費選擇,產品供給的增加帶來的同質化也會加劇競爭。今年價格戰大概率會以降價促銷和定位下探等多模式混合展開,新能源廠商會包裝更多的權益優惠來穩定產品價格。
2024年是新能源車企站穩腳跟的關鍵年,競爭注定非常激烈。從燃油車的角度來看,新能源成本下探、“油電同價”給燃油車廠商帶來巨大壓力,燃油車產品更新換代相對較慢,產品智能化程度不太高,更多依賴于優惠的價格來持續吸引客戶;從NEV的角度來看,隨著碳酸鋰價格下跌,電池成本降低,造車成本有所下降;且隨著新能源市場高速發展,形成規模效應,產品擁有更多的利潤空間。
上一條:明天有霧有雨有風有降溫!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