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品味“公期”感受別樣民俗
“巡村啰!”2月12日凌晨5時,天未亮的海口市秀英區永興鎮儒成村,便在鑼鼓聲聲中開始了“公期”。

十幾位青年壯漢穿街過巷、打鼓巡村。領頭的敲鑼人用一支鑼槌揮灑激情,身后隊友跟隨著節奏搖擺,聲音鏗鏘有力,隊伍浩浩蕩蕩,年初三的村子馬上熱鬧起來。家家戶戶敞開大門、擺上香案,大家伙兒在家里翹首以盼,祈愿來年順順利利、平平安安。
“公期”是不少海南人正月里要辦的頭等大事。在全省的“公期”日歷中,儒成村算得上是較早一批過“公期”的地方。當天,村民們既要祭拜,也要宴客,各家都拿出“頂配”手藝和菜品招待赴宴賓客,不論親朋好友還是朋友的朋友,甚至路過的鄰里,“來的都是親戚”。
在村民鄭保科家里,凌晨4時已是燈火通明。大人們忙著籌備宴席,孩子們也在一旁湊熱鬧、打下手。白斬文昌雞、紅燜黑山羊、烤乳豬、紅燒五花肉、臘腸炒豆角、蝦醬地瓜葉……鄉土味十足的“公期”菜單,道道令人垂涎。
為了過好“公期”,鄭保科從半個月前就著手準備,訂購食材、聯系戲班、打掃廟宇、組織隊伍……在他看來,“公期”是海南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更是每年親朋好友相聚的喜慶日子,必須投入百分百的精力來準備。
巡村儀式完畢,已到中午。各家各戶“無縫銜接”,開席宴客,煙火氣裊裊。
飯桌上,76歲的村民鄭人親回憶起年輕時的巡村經歷,“從這條街游到那條街,繞村一圈,風光無比,滿滿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午飯過后,68歲的陳阿婆帶著孫子孫女去村口的小賣部買玩具,笑瞇瞇地走在遍地火紅鞭炮紙的小巷,邊走邊說著關于“公期”的故事:“不要忘記儒成村的‘公期’是正月初三,長大了也要記得回來吃‘公期’!”
下午5時,村民們又聚到村廟里,往八仙桌上擺滿雞、鴨、鵝等,接著辦起各式各樣的活動。喜慶氛圍里,大家傳承著民俗文化,聲聲道賀,盼著日子越過越紅火。
上一條:羊肉搭配什么吃不上火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