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供應端受擾或收緊2024年銅價看漲
既有金融和商品屬性,又能敏銳感應宏觀變化,影響大宗商品定價,因此,銅這一品種被市場戲稱為——“銅博士”。

告別走勢相對平穩的2023年,2024年的銅價將走向何方?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銅進口國,其中銅精礦70%以上依賴進口,全球銅礦供應情況將影響我國銅原料的供應格局。日前,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了相關企業、行業專家,就今年的銅行業發展及銅價走勢進行分析和展望。
全球銅原料供應或收緊
近期,紅海局勢已對各類大宗商品品種價格及運價產生影響。中信建投期貨金屬首席分析師江露表示,紅海沖突主要對歐線、原油造成直接影響,對銅價無直接影響。不過,考慮到航運繞行帶來的成本抬升,國際油價上漲將對銅價產生間接影響。
“從長期趨勢來看,銅價與國際油價具有正相關關系。”富寶資訊銅分析師高杰表示。
對于2024年的銅價,多家機構表示看漲,主要原因是全球銅原料供應或收緊。
2023年12月,世界礦業巨頭第一量子旗下的公司Cobre Panama收到巴拿馬工商部的通知,被敦促“停止開采、加工、選礦、運輸、出口和營銷以及一般采礦活動的運營,并采取必要和合理的措施和規定來維護設施的安全,避免環境破壞”。中金公司分析認為,預計Cobre銅礦將關閉至2024年5月后,影響2024年產量約17.5萬噸。
2023年12月,國際知名礦業公司英美資源集團將2024年銅產量目標從100萬噸下調至73萬噸至79萬噸。
市場人士普遍預計,2024年將有40萬噸左右的銅產量受到影響。
中金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銅礦供給增速峰值或已提前出現,未來銅精礦產量增速將趨于下降。2024年至2025年國內外規劃的粗煉產能擴張規模可觀,或加速銅精礦過剩收窄,直至冶煉端出現緊缺,這可能成為推升銅價中樞上移的主要驅動力。中金將2024年LME銅價目標價上調至9200美元/噸,年均價由8450美元/噸上調至8700美元/噸。
上海鋼聯銅事業部分析師孟文文說,海外銅礦減產已經傳導至市場,帶動現貨補庫需求,將影響國內銅精礦長協基準價以及各自的長協談判進展。
銅需求端增速或放緩
雖然從全球來看,銅的供應端或收緊,但我國銅行業依然具有增產潛力。同時,銅的需求增速或放緩。江露預計,2024年我國銅供給量將超需求逾7萬噸。
國內一些銅行業龍頭企業向記者表示,2024年公司銅產量有望進一步增長。
記者從全球第二大銅生產商洛陽鉬業獲悉,若公司在剛果的兩個礦山今年保持達產乃至超產節奏,預計將產出銅金屬60萬噸左右,較2023年產量有所增長。
銅陵有色2024年銅產能也將提升。公司在厄瓜多爾的米拉多銅礦二期正在建設中,預計2025年投產。記者從紫金礦業獲悉,2024年公司在塞爾維亞的礦山產量將繼續爬坡。
從需求角度來看,2024年銅供應造成的缺口影響或在一定程度被沖抵。銅的下游應用領域主要是電力基建、地產與家電、新能源汽車等。
“傳統基建市場幾近飽和,新型基建占比仍偏低,基建投資增速放緩。”江露認為,考慮到電源、基建投資增速放緩,電網投資增速偏低,預計整體傳統電力基建用銅需求或維持穩定。
上海有色網銅分析師姜善譽表示,地產、基建方面政策利好的釋放,需要較長時間傳導至銅產業鏈。作為銅的另一大消費領域,2023年家電消費增速放緩,即使地產開始修復,實際需求傳導至家電消費仍需兩個季度。
新機遇:新能源、銅制高端產品
不過,在部分細分領域,銅的使用仍將繼續保持放量態勢。
中金公司表示,銅的新能源屬性逐年加強,傳統需求逆風對銅的基本面影響可被新能源需求抵消,預計2024年全球新能源耗銅量或增長57萬噸至353萬噸。根據中金的需求模型,新能源需求占中國銅需求的比例已經從2018年的4%上升至2023年的14%,建筑和傳統基建的需求占比則從53%降至47%。
“新能源發電增速依然維持在較高水平。”江露介紹,每1萬千瓦光伏裝機新增量需用銅52.5噸,每1萬千瓦海上風電裝機新增量、陸上風電裝機新增量需分別用銅126.5噸和47噸。
記者從洛陽鉬業獲悉,在全球“雙碳”目標下,公司繼續看好新能源為銅產業帶來的發展機遇。紫金礦業也看好銅在新能源領域的應用,并長期看好銅價。銅陵有色則將增加對銅極新材料等銅制高端產品的關注,比如運用于鋰電池、新能源電機、電控系統的銅箔。
國際銅業協會發布的研究結果顯示,清潔能源轉型預計將導致銅需求到2050年較2020年翻一番。
上一條:私護產品市場增速30%,壹大夫值得代理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