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以長三角城市為起點增進雙向流動“復旦大學?紹興周”帶來“1x2B;7”豐
東方網記者范易成12月20日報道:品嘗豬頭肉春餅、雞柳、手工湯包,欣賞《十里送別》經典越劇選段,在“遇見?紹興”文創作品展體驗非遺文化……昨天,復旦大學“城市周”首期活動——“復旦大學?紹興周”啟動。

作為繼“學科周”之后,復旦大學“文化校歷”中的又一重要活動,“城市周”以長三角城市為起點和試點,市校雙方利用一周時間集中推進和展示雙方全方位交流與合作,增進文化、人才、科技在校地之間雙向流動,形成一批科技、項目、人才對接成果,帶動越來越多的復旦師生和科研成果走進地方、服務地方。
據介紹,首期“紹興周”以“一縱一橫”的形式,開展“1+7”系列活動,即1個啟動儀式+7個系列活動,推進雙方在人才、產業、文化等多方面交流合作。通過思政大課、科創會客、人才交流、戲曲展演、紅色文化展、美食及文創展等系列活動,讓復旦師生對紹興文化有全方位浸潤式的體驗,讓千年越城與百年學府魅力交融。
19日中午,記者在光華樓東草坪看到,雖然天氣寒冷還下著微雨,但紹興特色美食還是吸引了眾多師生排隊品嘗。據介紹,本次共有12個紹興特色美食、嵊州小吃攤位,現場制作20多種小吃美食,包括炒年糕、豬頭肉春餅、雞柳、手工湯包等。除了美食,地方特產也加入推介。在嵊州、新昌兩地的展位上,工作人員向人們介紹著香榧、香薯干、小京生、大佛茶等特色農產品。
活動現場
“遇見越音”越劇校園行將經典越劇選段帶進了校園,《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歡快活潑,《十里送別》情真意切。演員們默契配合,清悠婉麗的唱腔盡顯江南靈秀之氣,為師生們帶來一場視聽盛宴。當天,作為“紹興周”的重磅演出,紹興小百花越劇團還帶來了經典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
越劇表演
剪紙、版畫、泥塑、青瓷、竹具、紙鳶……在光華樓東輔樓一樓,“遇見?紹興”文創作品展上,來自紹興的非遺項目和文創產品吸引了眾多師生駐足。記者在現場看到,剪紙展臺上擺放著精巧剪紙制作而成的各種圖案,版畫墻上展現了孩子們心中魯迅先生的各種形象,介草堂國畫社展區的作品中有著“小小畫師”們一筆一畫勾勒的古典美意。
文創作品展
啟動儀式上,復旦大學黨委書記裘新表示,紹興與上海,一灣之隔,一橋相連。“紹興周”的舉辦,為校地合作探索了新模式。“城市周”活動將成為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成功案例及其背后道理哲理學理的大課堂,成為引領復旦師生扎根中國服務地方、提升校地合作精準度和能級的大平臺,成為展示當代中國、鄉土中國魅力的大舞臺。
紹芯實驗室、復旦科創母基金合作、“名士鄉的思政課”融合共建、共青團校地合作、共建材料科學系教學實習基地、促進新昌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研究、環境科學領域產學研合作等7個產才融合、產教融合項目集中簽約,推動雙方在高能級平臺打造、實習基地建設、大學生校地交流等方面開展更多深入合作。
當天發布的復旦曹娥江基礎研究基金由復旦大學與紹興市上虞區政府共同設立,聚焦生命健康、半導體等產業領域,支持復旦高水平科研人員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卡脖子”問題背后的核心科學問題開展持續性研究。基金將重點針對基礎研究中“教科書級別”的重大科學問題,支持高水平科研創新團隊,強調攻堅克難,實現源頭理論創新。
紹興市委書記溫暖表示,我們將以本次“紹興周”為新起點,持續深化與復旦大學的戰略合作,合力打造長三角市校協同發展的示范樣板。希望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廣大學子提供更多認識紹興的窗口、鐘情紹興的機會、選擇紹興的理由。期待更多專家學者、青年才俊,到紹興施展才華,成就夢想。
記者獲悉,復旦與紹興早已結緣。今年5月,由復旦大學生殖與發育研究院院長黃荷鳳院士領銜的生殖健康創新研究中心,在紹興正式揭牌運行;7月,復旦大學和紹興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校地雙方就共建高能級創新平臺、科技成果轉化、干部交流合作、人才引進培養等事項達成一系列共識。
協議簽訂至今5個月,雙方在學科科研合作、平臺基地建設、干部人才交流等領域不斷涌現新的做法和機制。學校推動“紹芯”實驗室建設、曹娥江生命健康谷建設,“稽山鑒水”計劃的首位掛職干部已在復旦大學上崗,首批復旦大學人才特派員即將抵達紹興開展工作,首個校地見習實習示范基地也將馬上立項。
上一條:我國母乳結構脂肪生產關鍵技術獲突破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