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跨國企業的雄心|渣打銀行中國行長:對中國持續開放所帶來的廣闊機遇充滿期待
東方網記者王永娟、劉昊11月15日報道:六年進博“老友”渣打銀行,在剛剛閉幕的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收獲頗豐,這也讓渣打堅定簽約第七屆。在進博會現場,渣打銀行行長、總裁兼副董事長,區域行政總裁(中國及日本)張曉蕾表示,“堅定看好中國的長期發展前景,對中國持續開放所帶來的廣闊機遇充滿期待。”

簽多個戰略合作協議?六年“老友”再約進博
作為扎根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國際性銀行之一,渣打從?1858 年在上海設立首家分行開始,在華業務從未間斷。2007 年 4 月,渣打銀行有限公司成為第一批本地法人化的國際銀行。目前,渣打中國的營業網點已覆蓋近 30 個沿海和內陸城市。
在第六屆進博會期間,渣打再次簽署多個戰略合作:渣打銀行與巨石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鉑金和其他貴金屬業務領域進行長期合作,預計合作金額1億美元;渣打中國與上海康恒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為康恒環境提供全面的金融及融資服務,并積極支持康恒環境海外業務和垃圾焚燒發電與新能源項目,進一步助力康恒環境拓展海外市場;渣打中國與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加強企業金融服務合作,推動可持續金融發展,開拓金融創新,并加強“一帶一路”沿線等國際市場的業務合作。
“這6年來,進博會已經成為全球觀察、了解中國市場的一個重要窗口。”張曉蕾表示,連續參加六屆進博會,渣打已充當了“參展商”“投資商”多個角色。不僅已累計簽署20多個戰略合作協議,還通過歷屆進博會“牽線”了近五千家中小企業。
上海是進博會的主辦地,也是渣打中國總部的所在地。在張曉蕾看來,作為全球金融要素市場最集聚的城市之一,上海依托經濟、貿易、航運以及科創中心定位,背靠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和第二大經濟體,具有其他金融城市無可比擬的優勢和潛力。“我們非常期待繼續發揮國際銀行的優勢和經驗,以上海為重要策源地,積極配合上海的戰略規劃,深入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產業升級、企業國際化的進程,全力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
共享巨大發展機遇?渣打堅定看好中國經濟前景
張曉蕾認為,中國持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制度型開放,為渣打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2018年以來,中國金融領域陸續推出了50多條的對外開放的政策。作為頭部外資銀行,渣打受益良多,尤其在獲得新的業務資質方面拔得頭籌。比如,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的托管、LPR新增的報價行、債券通“南向通”、“北向互換通”、大灣區的跨境理財通,以及今年最新獲得的外商獨資證券公司牌照,還包括獲準參與國債期貨。“可以說,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是共同大家期待的。”張曉蕾表示。
而助力中國實體經濟發展,也需要外資銀行發揮特色優勢。對于渣打來說,廣泛的海外市場網絡、人民幣國際化、跨境理財等等,都是發展機遇。
中國的“雙碳”目標,也給綠色金融帶來新機遇。“渣打一直積極致力于支持中國客戶的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我們制定了明確的綠色及可持續金融戰略,持續推出創新的綠色及可持續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中國客戶向碳中和目標邁進。”而且,在張曉蕾看來,在綠色金融方面,國內和國際的做法不盡相同,“外資銀行可以為兩邊的監管和市場來建言獻策,將雙邊的做法有機融合,推動標準統一。”
張曉蕾認為,隨著中國金融開放的不斷深化,相信外資機構將有機會獲得更多市場準入,參與更多金融服務。“這個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過去這幾年大家常常把不確定性掛在嘴邊,但是中國經濟是這個不確定性當中最大的穩定錨。中國經濟的深度、廣度、韌性,中國企業的兢兢業業、百折不撓,一直向前的決心,都是吸引全世界資本的最主要的力量。”
上一條:國家統計局:工業企業利潤連續增長利于提高企業生產積極性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