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我的秋收故事|“一粒米”鋪開的新“稻”路
金秋時節,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花塔村的稻田公園內,超過400畝水稻田迎來豐收。金色的稻浪中,收割機往返穿梭,飽滿的稻穗不斷滾入機器,轉眼間就完成了水稻收割、脫粒。

漫步稻田公園,環繞稻田的小火車,用稻草制作的卡通人偶,充滿奇幻的稻田城堡……一個又一個稻田元素的景點讓游客們紛紛駐足拍照。“沒想到這里又能種上水稻,更想不到過去沒人來的小村子,成了大家喜歡逛的旅游景點。”花塔村74歲的村民楊卯忠感嘆道。
10月20日,幼兒園師生來稻田公園參觀游玩。新華社記者 魏飚 攝
花塔村位于晉源區晉祠鎮,過去就有種植水稻的傳統。十多年前,很多村民外出打工,加上水稻種植費工夫、成本高,村民一度放棄了種植水稻。有村民告訴記者,這里曾經是一片玉米地和蘆葦塘。
2019年,花塔村村集體進行水稻復種。兩年后,一家企業通過土地流轉種植水稻,并引進了優良品種和自動化育秧生產線,推廣晉祠大米的機械化生產加工,還啟動建設稻田公園。
10月20日,小學生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體驗收割水稻。新華社記者 魏飚 攝
自2021年開園以來,稻田公園圍繞“愛稻興農”理念,以“稻田有夢想,鄉村有力量”為主題,將現代農業和休閑旅游相結合,打造了一系列農文旅融合項目,吸引了越來越多人前來觀光。
進入10月,稻田公園迎來了最忙碌的季節,除了收割水稻,很多小朋友前來體驗秋收。縱橫交錯的田埂上,在工作人員帶領下,身穿校服的小學生下田收割稻谷、撿拾稻穗、扎捆稻穗。工作人員李月明說,他一天就要帶六七百名小學生體驗秋收。
這是10月20日拍攝的稻田公園里的小火車。新華社記者 魏飚 攝
在稻田藝術體驗館里,從眾多稻米精選出的36種稻米匯聚于此,鋪滿整面墻的3D大屏上展示了稻米是如何從一粒種子變成了人類的“盤中餐”以及晉祠大米的文化故事。在公園內的晉祠米鋪,熱氣騰騰的米糕香氣四溢。體驗制作米糕的游客張秀敏說,從了解“一粒米”的歷史,到參與水稻收割,再到品嘗米糕,來稻田公園游玩讓她和孩子感覺非常奇妙。
據稻田公園宣傳推介總監賀琳介紹,最近每天近千人來園游玩。借助周邊晉祠公園、晉陽湖公園、天龍山等旅游資源,花塔村一些村民自發開起了民宿。一些上了年紀的村民來稻田公園打工,在家門口就有一份穩定的收入。花塔村村民王喜福在稻田公園負責水稻收割。“我一年收入有3萬多元。”王喜福說,現在已經有200多名本村和周邊村的村民來稻田公園工作。
賀琳說,稻田公園帶來的變化非常令人欣喜,未來將完善“一粒米”產業鏈,繼續開發農文旅融合,讓花塔村及周邊村更多人享受到“一粒米”帶來的紅利。
上一條:26日11點14分中國計劃發射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