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昆曲“回家”優雅“水磨腔”唱響昆山巴城
絲竹悠揚,水袖翻飛。23日晚,“昆曲小鎮 大雅巴城”2023昆山巴城·重陽曲會開幕式在昆山市巴城鎮舉行。80多名昆曲研究學者、昆曲表演藝術家及百余位昆曲愛好者匯聚古鎮,共同探究昆曲淵源、研討昆曲流變、弘揚昆曲文化。

開幕式上,《昆曲小鎮》文創IP對外發布。該文創產品通過運用前沿科技手段,將昆曲藝術與現代傳媒相結合,塑造出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虛擬世界。開幕當晚的文藝演出精彩紛呈:小昆班昆曲表演《草原英雄小姐妹》、古琴表演《流水》、昆曲《長生殿·小宴》片段、原創節目說唱《雅宴》、昆曲《孽海記·下山》片段、巴城小學竹笛合奏……匯集了老、中、青三代演員陣容的表演贏得現場陣陣掌聲。
600多年前,昆曲在巴城傀儡湖畔發源,顧阿瑛筑草堂、開雅集,廣邀天下文人雅士始成昆山腔,魏良輔改昆山腔為水磨腔,梁辰魚創《浣紗記》,昆曲化為昆劇,昆曲600年始終與巴城緊密相連,昆曲600年始終有巴城人薪火相傳。
對于歷經數百年歲月沉浮的昆曲,巴城人不僅愛得一往情深,而且還演繹出了令人贊嘆的“時代精彩”——敬畏不冷落,傳承有創新,以昆曲為“媒”,巴城人全力推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富有原色文化魅力、充滿蓬勃生機的“昆曲小鎮”,昔日的水鄉古鎮面貌煥然一新。
昆曲藝術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是昆山最具辨識度的“金名片”之一。近年來,巴城致力傳承昆曲文脈,全力建設昆曲小鎮,努力當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守護者”和“傳承者”。自2015年以來,重陽曲會已連續成功舉辦八屆,它已經成為昆曲人的盛大“嘉年華”。每到天高氣爽稻菽飄香時節,來自全球的昆曲藝人和昆曲愛好者總會齊聚巴城,共同探究昆曲淵源,研討昆曲文化,歡度屬于他們自己的節日。每屆曲會之上,巴城籍演員都要同臺獻演,生旦凈末丑,一臺戲配齊,令人贊嘆。
一條瀕水老街,留住了文脈,一座戲曲百戲博物館,讓數百劇種匯聚鹿城,一場重陽曲會,讓“水磨腔”流傳四方。巴城,是昆曲的衣胞之地和精神故鄉。從幽深庭院到尋常百姓家,昆曲已經成為濡養古鎮精氣神的文化原動力。近年來,巴城鎮黨委、政府以對歷史負責的態度扛起了保護與發展昆曲的大旗,將昆曲融入日常生活、融入旅游轉型、融入特色發展,有力推動了“昆曲小鎮”的建設。
以“昆曲小鎮”建設為抓手,巴城鎮“寫好劇本”,“搭好舞臺”,力求出“好戲”“精品”,積極探索“昆曲+”融合戰略,塑造文創經濟、鄉村振興的新模式、新亮點,持續擦亮昆曲文化“金名片”,在昆曲的發源地全力打造一個全國戲曲藝術交流體驗的新樂園、一個文化產業創業創新的新平臺、一個文化旅游農業融合發展的新樣本,奏響“強富美高”新樂章。截至目前,巴城已集聚了俞玖林工作室、朱晞古琴館等10個名人工作室,云集了戲曲百戲博物館、巴城歷史文化展示中心、“昆曲長廊”、西浜昆曲學社等文化載體,吸引了水磨韻主題餐館、拾畫書吧、水磨雅集文創店、“巴溪驛站”主題郵局等10多家昆曲商業項目入駐,獲評“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等,一個富有原色文化魅力、充滿蓬勃產業生機的昆曲小鎮正在陽澄湖畔崛起。
據了解,2023昆山巴城·重陽曲會自10月23日持續至10月25日,期間將舉行“一枝獨秀”昆曲人藝術展、古琴雅集、名家清唱會、紀念“昆曲皇后”張繼青昆曲藝術研討會、竹書院·曲藝雅集、重陽曲會曲友拍曲、昆北民歌保護傳承講座、昆北民歌演唱等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
上一條:《為有暗香來的丫鬟妝造引討論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