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260余家參與滬市上市公司助力共建“一帶一路”
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十年來,滬市上市公司積極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根據記者粗略統計,260余家滬市上市公司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其中主板200余家、科創板60家。這些滬市公司通過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為共建“一帶一路”貢獻力量。

深度參與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十年來,滬市上市公司深度融入經濟走廊和國際通道的建設,記者粗略統計,包括八家建筑央企在內的13家滬市建筑業上市公司深度參與交通、工業等基礎設施項目,助力共建國家夯實發展基礎、改善民生福祉,也為貿易業務往來奠定深厚基礎。
其中,中國建筑十年來在全球百余個國家和地區承建了2600多個項目,打造了一大批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的可視化成果,境外業務累積簽約2206億美元,完成營業收入1207億美元,分別占公司組建以來海外業務新簽合同額和營業收入的75%、70%。以交通基礎建設方面,中國建筑建設了中巴經濟走廊最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沙特最大的交通運輸和公用基礎設施項目之一——沙特NEOM新城交通隧道,全球最高4F級機場——柬埔寨金邊國際機場,以及文萊淡布隆跨海大橋、地中海東岸最先進碼頭——以色列海法新港等一系列工程。
中國中鐵和中國中車(601766),則參建中國高鐵“走出去”第一單——雅萬高鐵項目,總投資約72億美元,助力印尼成功進入“高鐵時代”。
科創板公司中,中國通號從海外援建第一條鐵路坦贊鐵路,到成功實現肯尼亞蒙內鐵路商業運營,從中老鐵路高速運營,到印尼雅萬高鐵、匈塞鐵路的全面建設,不斷將中國成熟的軌道交通控制技術推向海外,產品和服務遠銷亞、歐、非、拉美等多個地區的二十多個國家,為當地軌道交通出行的數字化和信息化,貢獻了中國技術、提供了中國產品、展示了中國標準。
助力共建國家貿易往來高效便捷
十年來,滬市上市公司積極推動國際外循環擴張,共建國家間貿易投資規模穩步擴大。大宗商品層面,中國石化從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采購總金額約為1.34萬億元人民幣,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投資金額約為19億元人民幣。
鋼材貿易方面,包鋼股份2022年累計出口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市場鋼材109.79萬噸,占總出口量比例94.18%。
能源貿易方面,廣匯能源積極向東,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要站江蘇啟東南通港呂四港區LNG碼頭,截至2023年6月末,啟東LNG碼頭共計實現LNG資源進口量776萬噸,實現營業收入612億元,外貿進口總額33.2億美元,納稅48.26億元。
消費品層面,汽車制造龍頭上汽集團在泰國、印度尼西亞和印度積極建廠,海外汽車產銷量不斷攀升,預計今年全年公司海外業務將實現“規模性盈利”。
滬市上市公司還助力運輸互聯互通水平不斷提升。航運方面,共建國家間航空航線網絡加快拓展,空中聯通水平穩步提升。比如,南方航空不斷推動“空中絲綢之路”建設,2022年在28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航空運輸服務,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約40.21億元,同比增長68.7%。以航空為紐帶,南方航空搭建起中國與世界交流互通的橋梁,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與我國開展企業交流和商貿往來,持續深化區域合作,推動旅游、綠色發展。
海運方面,滬市上市公司助力共建國家港口航運合作不斷深化,貨物運輸效率大幅提升。日照港累計開通外貿航線42條,直達俄羅斯、日本、韓國、東南亞。同時,公司已開通中歐班列以及多條件雜貨班輪,主要裝載鋼材、設備、車輛等貨物。2023年1-6月份,公司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1.16億噸。此外,公司還輸出碼頭管理經驗,向“巴基斯坦卡西姆港”“中鋁幾內亞博法港”“孟加拉巴瑞薩碼頭”派遣30余名專業技術人員,參與碼頭運營。
加大對綠色低碳項目支持力度
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滬市上市公司積極助建綠色項目,呼吁有關各方持續加大對共建國家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領域支持力度。
中國電建負責建設的老撾南歐江流域梯級水電站項目是中資企業首個海外全流域整體投資開發的BOT項目,該項目全流域總裝機容量為127.2萬千瓦,年均發電量約50億千瓦時。據悉,全流域項目于2021年9月全部建成發電,截至2022年底,項目累計發電116.22億千瓦時,保障了老撾全國23%以上的電力供應。
中國能建投資巴基斯坦蘇基克納里(SK)水電站項目,項目總裝機容量884MW,以BOOT的模式開發,特許經營30年(不含建設期),為“中巴經濟走廊”第一批優先項目清單中的重點項目,是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在境外綠地投資的最大水電項目。
中國化學承包成達公司印度尼西亞卡蒂姆2電站BOOT項目,系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電網在運行最大規模機組,合同總額為3.76億美元。該項目標志著又一套國產發電機組落地海外,造福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民眾。
晶科科技投建光伏電站,其中阿布扎比Al Dhafrah2100MW光伏發電項目由公司與當地政府平臺共同投建該電站,項目總投資額約10.5億美元。
提供民生服務提升百姓福祉
除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外,中國企業還關注民生福祉,援建項目成效顯著。一個個“小而美”“惠而實”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幫助當地民眾解決了燃眉之急、改善了生活條件,增進了共建國家的民生福祉,為各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年來,中國企業先后在共建國家實施了300多個“愛心助困”“康復助醫”“幸福家園”項目,其中不乏滬市上市公司的辛勞身影。
基礎民生方面,聯合水務在孟加拉國首都投資達卡市Purbachal新城供水及配水設施開發PPP項目,設計水處理能力34萬立方米/日,將為當地200萬人口提供供水服務。華能國際(600011)全面建成中巴經濟走廊首個重大能源項目——巴基斯坦薩希瓦爾燃煤電站,電站已累計發電432億千瓦時,納稅7.5億美元,極大緩解了巴電力短缺局面;中國建筑在博茨瓦納建設了馬哈拉佩水廠,解決當地居民供水問題等。
文化交流方面,中國電建負責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建設,總建筑面積將達47萬平方米,這是中國首個海外設立的重點大學分校;中國建筑建設了南太平洋地區面積最大的學校——巴布亞新幾內亞布圖卡學園,解決了當地3000多名中小學生“上學難”問題。
上一條:ProVeg亞太區11997;品創新12068;賽啟動參賽學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