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圓夢山里娃——記2023年“貴州好人”張澤龍、文華菊夫婦
圓夢山里娃

——記2023年“貴州好人”張澤龍、文華菊夫婦
在貴州省黔西南州興仁市潘家莊鎮(zhèn)楮皮田村大壩田小學,張澤龍、文華菊這對教師夫妻為了圓夢山里娃,用一生堅守在深山講臺,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夫妻倆自己動手修路、拉水管、架電線、修建教學樓,努力改變山區(qū)孩子的學習環(huán)境,他們走村串戶搞家訪、做宣傳、送愛心,先后出資9萬多元資助貧困學生200余人次,想方設法不讓一個孩子輟學……2014年5月,張澤龍被確診為鼻咽癌,但他依然堅守在三尺講臺,在夫妻倆的辛勤耕耘下,學校校園面積從當初的300平方米拓展到現(xiàn)在的6000余平方米,學生人數(shù)從當初的39名增加到如今的369名,學校教學質量始終保持在同類學校領先水平。至2022年,楮皮田村已有150余名孩子考上大學走出了大山。
心系家鄉(xiāng)貧困孩子,夫妻倆義無反顧回村任教
老家在興仁市潘家莊鎮(zhèn)楮皮田村的張澤龍,1984年師范畢業(yè)后被分配到興仁市潘家莊鎮(zhèn)姑屯中學任教,由于工作踏實認真,很快便成為學校的骨干教師。
“家長對子女的教育不重視,許多孩子小學沒畢業(yè)就輟學,有的孩子甚至連校門都沒進過,初中生、高中生寥寥無幾……”面對當時老家的情況,張澤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思來想去,張澤龍便萌生了回老家村小任教的想法,由于是學校骨干教師,每次提出時都沒能如愿,直到1994年,興仁城區(qū)學校選調優(yōu)秀教師,張澤龍是被選調人員之一,可他不但不想進城,反而又借機提出執(zhí)意要攜帶在鎮(zhèn)小學任教的妻子一同回老家村小任教的請求,并向領導許下“一定會讓更多山里娃走出大山去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的諾言,領導被他的誠心和決心打動,終于同意了他的請求。就這樣,張澤龍和妻子文華菊開啟了他們兌現(xiàn)“承諾”的不尋常教學之路。
一棟只有三個教室的破舊樓房、一位民轉公的老校長、2名代課老師、39多名學生、水電路不通……是當時張澤龍夫婦來到學校的現(xiàn)狀。到校后不久,張澤龍就被任命為學校校長。為改善教學環(huán)境,張澤龍夫婦開始四處尋求幫助,籌到資金8萬元。為節(jié)省資金,夫妻倆與其他幾名老師一起協(xié)調學校建設用地、自己動手修路、鋪設自來水管道、栽電桿、平地基、拌泥沙……歷經(jīng)1年多的辛苦付出,一棟占地200平方米、擁有6間教室的教學樓終于竣工。
由于大壩田小學地處興仁、普安、晴隆三縣交界,這里山高路陡,交通不便,老百姓貧困,有的家庭連吃穿都成問題,哪有心思送孩子上學讀書,如何讓娃娃都來上學?這才是張澤龍夫婦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為此,張澤龍夫婦不分白天黑夜挨家挨戶走訪動員,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如有老百姓明確表示沒錢讓孩子上學時,他們就滿口答應由自己墊付。一個暑假的走訪,張澤龍夫婦光鞋就穿破4雙、被狗咬傷8次……功夫不負有心人,1995年秋季入學時,學生人數(shù)從39人增加到了114人,學校也從原來的1至3年級3個班增加到了1至6年級6個班。
把學生當自己孩子,夫妻倆用愛呵護快樂成長
作為一位只有幾名老師的學校校長,張澤龍在排課時,總把最重的教學任務留給自己和妻子,平均每周夫妻倆要上30多節(jié)課,除了教語文、數(shù)學,他們還要教孩子們音樂、科學、體育等科目。通常給這個年級上完數(shù)學,又給另一個年級上語文,再跑去上思想品德。
張任、張來、張沙、張戰(zhàn)4兄妹家庭特別困難,曾面臨多次輟學,是張澤龍夫婦一次次資助才得以繼續(xù)上學。經(jīng)過努力,4兄妹全都考上大學,并如愿找到了好工作。
多年來,張澤龍夫婦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呵護著孩子們一路走來,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這些年,他們用于資助貧困學生的資金有9萬多元,實現(xiàn)了他們“不讓一個村里娃因為貧困而輟學”的愿望,可他們自己卻省吃儉用,舍不得為自己添一件新衣。
為了提升孩子們的綜合素質,張澤龍夫婦這些年來總是利用下午放學后、周末及假期義務為孩子們輔導功課,開展文體活動、勞動技能課等,讓學生綜合素質得到了明顯提升。
市里統(tǒng)測一等獎、鎮(zhèn)里統(tǒng)測一等獎、全州優(yōu)秀教師、全州先進集體……幾十張榮譽證書的背后,不僅僅是張澤龍夫婦辛苦付出后的收獲,更是夫妻倆對家長負責、對學生負責、對教育事業(yè)負責的態(tài)度。如今,大壩田小學已成為周邊其他村寨學生爭先想要就讀的學校。
辛勤耕耘桃李芬芳,夫妻倆點亮山里娃的夢想
2014年5月,張澤龍感覺身體不舒服,經(jīng)常頭暈耳鳴,但夫妻倆并沒有因此耽誤一節(jié)課,堅持上完春季學期的課程。同年7月,夫妻倆幾經(jīng)轉診來到廣州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經(jīng)過詳細檢查,張澤龍被確診為鼻咽癌,但他們僅進行1個多月的治療,并趕在秋季開學時回到了課堂。
張澤龍說:“教了這么多年的書,我真的舍不得這些娃娃。看到他們,我就開心。心情好,心不悶,對養(yǎng)病有好處,學生就是我的良藥,就是我的精神支柱。”
張娟娟考上了蘭州大學研究生、李關云考上了西藏大學研究生、鐘雄以理科596分被福州大學錄取……僅在2021年,楮皮田村就有20名學生考上研究生、一本或者二本院校。截至目前,該村已有150余名學生考上大學或研究生,其中90余名來自于建檔立卡幫扶戶家庭,楮皮田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大學生村”。
張澤龍夫婦不僅對學生負責,對家庭也極其負責,張澤龍父親去世早,作為家里的大哥大嫂,不管是對張澤龍的5個弟弟妹妹,還是對文華菊的7個弟弟妹妹,他們都盡力幫助,張澤龍的兩個弟弟和文華菊的7個弟弟妹妹在他們的鼓勵幫助下,均考上大學參加了工作,他們自己的孩子于2020年重點大學畢業(yè)后又考上了研究生,這些都離不開夫妻倆的幫助和言傳身教。
如今的大壩田小學,已有教師17名,學生369名,學校還建起了教師宿舍、食堂,校園面積從當初的300平方米拓展到現(xiàn)在的6000余平方米,該村的入學率、鞏固率均為100%。
2022年6月,文華菊光榮退休,但她卻退而不休,繼續(xù)選擇留在了三尺講臺,盡力為山區(qū)孩子奉獻余熱。
三尺講臺守一生,育得桃李走天下!張澤龍夫婦不僅為山區(qū)教育事業(yè)傾注了一生的心血和汗水,還成就了一個個山里娃走出大山的夢想,用行動兌現(xiàn)了當初的“諾言”。張澤龍夫婦曾榮獲“新時代的貴州人”、貴州省最美勞動者、貴州好人等。
上一條:遵義打造旅游伴手禮——品得到茶香帶得走特色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wǎng)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yè)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亦不代表本網(wǎng)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