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擦除細胞記憶可更好重編程干細胞
在16日發表于《自然》雜志的一項開創性研究中,來自澳大利亞多家機構的聯合團隊解決了再生醫學中長期存在的一個難題。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重新編程人類細胞以更好模仿胚胎干細胞的新方法,或對生物醫學和疾病治療產生重大影響。
在2000年代中期的一項革命性進展中,人們發現身體的非生殖性成體細胞可人工重新編程為類似于胚胎干細胞(ES)的狀態,這些細胞之后有能力生成身體的任何細胞。
將人類體細胞人工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干細胞(iPS)的能力,提供了一種無限量供應ES細胞的方法,在疾病建模、藥物篩選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
但傳統重編程過程中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是,iPS細胞會保留其原始體細胞狀態的表觀遺傳記憶,以及其他表觀遺傳異常。這可能會在iPS細胞和它們應該模仿的ES細胞以及隨后衍生的特化細胞之間產生功能差異,從而限制了使用。
莫納什生物醫學發現研究所團隊開發了一種稱為瞬時幼稚治療重編程的新方法,它模仿了在非常早期的胚胎發育過程中發生的細胞表觀基因組的重置。
通過研究體細胞表觀基因組在整個重編程過程中如何變化,他們查明了表觀遺傳畸變何時出現,并引入了一個新的表觀基因組重置步驟來避免它們并擦除記憶。與使用傳統重編程產生的細胞相比,新的人類TNT-iPS細胞在分子和功能上都更類似于人類ES細胞。
研究人員預測,TNT重編程將為細胞療法和生物醫學研究建立新的基準,并大幅推進其進展。
上一條:中國醫師節:致敬人民健康守護者——著名白癜風專家林金春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