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肥胖是多種疾病誘因科學減重很重要
本報訊明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體重超重人群達2億。因超重和肥胖引發的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病等疾病逐年增加且呈年輕化趨勢。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營養科副主任營養師邊姍姍提示,肥胖是多種疾病的誘因,日常一定要引起重視。科學飲食、科學減重至關重要。
肥胖的衡量標準
通常來說,身體質量指數,即“BMI”,是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的標準。計算公式為:身體質量指數等于體重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我國18歲至64歲的健康成年人身體質量指數18.5至23.9,身體質量指數大于等于24為超重,身體質量指數大于等于28為肥胖。65歲以上老年人的體重和BMI可以略高。另外,除了身體質量指數,腰圍也是衡量標準,男性腰圍大于等于85厘米,女性腰圍大于等于80厘米,為腹部脂肪蓄積的界限,稱為腹型肥胖。
肥胖會帶來這些危害
肥胖問題不容忽視,它是引起多種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會誘發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高血壓、高尿酸血癥、多囊卵巢綜合征、腫瘤等疾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并大大增加死亡風險
脂肪肝和肥胖者幾乎如影隨形,肥胖者的脂肪酸攝入多,所以肝臟合成的甘油三酯也多,大量的甘油三酯堆積就形成了脂肪肝;肥胖者體內的脂肪出現堆積,血管就會像管道一樣生銹結塊,進而發生堵塞,血流不暢,容易患上高血壓,從而增加心臟病和腦卒中的患病幾率;女性體內胰島素水平受到肥胖影響,容易引發生理周期紊亂、多囊卵巢綜合征等;脂肪的異常代謝直接影響性激素的產生和卵巢的功能,也會降低男性精子的數量和質量,從而引發生育力減退。
此外,肥胖對兒童青少年影響較大,會影響智力、身高、免疫力,甚至導致性早熟,還會帶來一系列的疾病風險。
預防肥胖 管住嘴邁開腿
預防肥胖的關鍵就是“管住嘴 邁開腿”,“吃”與“動”是最重要的兩大方面。
要明白,肥胖不僅影響外表,最重要的是影響健康。只有充分認識到肥胖的危害,從內心深處認可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在行動上保持一致。
預防肥胖,要平衡膳食、食不過量、吃動平衡。食物多樣,建議每天至少攝入12種食物,每周至少25種。膳食應該包含5大類食物,谷薯類、蔬菜和水果、動物性食物、大豆類和堅果、烹調油和鹽。可以按照《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的結構,將這五大類食物由多到少進行搭配。一些人認為,要減少碳水攝入,不吃主食。但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攝入量過少或過多都有害健康。食不過量,即每天攝入的各種食物所提供的能量不超過人體所需要的能量。不同種類、不同烹飪加工方式的食物所含能量不同。蔬菜水果一般含能量較低,同時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這些營養素對預防肥胖有好處。畜肉的脂肪含量往往比禽肉、魚蝦的高。
另外,飲食方式和烹飪方法也很重要。“少吃一碗飯不如進食慢”,進食快的人相比進食慢的人會攝入更多的能量,進食速度過快還會引起血糖水平迅速升高,進而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加重細胞的胰島素敏感性從而導致暴飲暴食,促進肥胖。
另外,烹飪方法也至關重要。相比于不健康的煎炸,蒸、煮和燉能在減少熱量攝入的同時保持食物的營養價值。少吃鹽,既可以降低飲食欲望,也能減少鈉鹽的攝入。含糖量極高的碳酸飲料、高熱量的酒和高脂肪含量的堅果,其導致體重增加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除此之外,每日要保持適當的運動量,如果實在沒有完整的時間運動,可以利用上下班、午休時間,通過快走、騎行等方式保持運動。“吃”與“動”結合起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便可科學合理地維持體重。
上一條:各地老年大學辦學特色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