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國家隊”出手了
4月7日,市場出現劇烈波動,可以說既在預期之內,也在預期之外。預期之內在于外圍市場普跌,A股難以獨善其身,出現聯動調整是大概率事件,預期之外在于調整的幅度……不過,樂觀的是,從歷史數據來看,這種急跌行情后續大概率會有修復機會。而長期而言,市場以及經濟基本面的向好趨勢沒有轉變,這次調整或許也正是一次挖掘被錯殺公司的好時機。
與此同時,“國家隊”再次出手,中央匯金公司4月7日公告稱,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充分認可當前A股配置價值,已再次增持了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未來將繼續增持,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市場待修復
受“對等關稅”事件影響,A股市場今天出現非理性的低開調整,且成交量出現同步放大。這說明多空博弈情緒進一步加劇。但整體來講,在風險不斷出清之后,最恐慌的時期或正在過去。
觀察市場,其實可以看到一些積極現象出現。如拐點信號,4月7日,A股主要指數探底回升,市場指數多在9點51分左右觸及低點,然后企穩回升;14點18分再度觸底反彈,并企穩回升。盤中收出長下影線,表明多頭抵抗力量在發力。
歷史經驗已經多次應驗,在非理性極端行情下,與其恐慌性賣出,不如選擇“扛一扛”,從后續的市場來看,這反而是最優的決策。事實上,不少機構已經選擇在當天的相對低位逆向加倉。
歷史不會重演,但會驚人的相似。從歷史數據來看,雖然導致市場調整的誘發因素各不相同,但市場在急跌后多有修復機會。如2020年2月3日,指數同樣出現較大幅度低開,上證指數當天下跌7.72%,而此后則迎來了強勢修復,在2月4日~2月21日的14個交易日內累計上漲了超過10%,很多個股在此期間實現翻倍。
目前來看,市場又重新回到今年1月或去年9月底的水平位置。上證指數點位大概在3100點左右,估值在14倍附近。以此對比來看,估值與股價優勢讓市場重新具備了更為明顯的吸引力。
對于近期的市場變化與節奏,本欄目特約嘉賓邊惠宗此前即在《邊學邊做》中進行了多次深度分析,如其3月17日表示,上證指數缺乏增量,短期上升空間預期有限;3月20日表示,科技股行情在階段性退潮,要當心主板的微盤股指數補跌;4月3日表示,市場出清不徹底,市場情緒面,市場廣度再度掉頭下行,后續等待繼續測試下限,常態上,中期下跌會出現情緒冰點。
而在經過該次劇烈調整后,邊惠宗最新觀點認為,已經不需要再過度恐慌了,這次更多是籌碼出清的過程,可以耐心等待情緒底的到來以及后續修復動能的出現。
四個方向
市場永遠都存在多面性,市場調整下,有人看風險,有人則在站到對立面,去挖掘機會,這就是巴菲特的經典理論——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從當前來看,“貪婪”的機會可能會涉及到以下幾個方向。
弱波動題材,或抗跌題材。從4月7日的板塊表現來看,有一些主線表現相對強勢或較為抗跌,它們多為偏防御型主線,如農林牧漁、銀行、公用事業、食品飲料、醫藥等,它們也多疊加紅利或高股息等屬性。其中,部分個股均出現逆市上漲,甚至漲停,如農林牧漁中的神農種業、敦煌種業等;醫藥中的博暉創新、奕瑞科技、哈三聯、派林生物等。
被錯殺的超跌機會。有相對確定性的是,因市場情緒、短期波動或非基本面等因素影響,很多股票常常存在被錯殺的情形,這類公司本身具有相對良好的基本面、行業賽道、未來成長性等因素加持,比如已經出現技術面超跌且受利好、新技術迭代等催化下的科技股。
特殊事件影響下的衍生投資邏輯。如1)國產替代與自主可控,如半導體、軟件與操作系統等;2)內需驅動與消費升級;3)醫藥與醫療健康產業;4)供應鏈安全等,如農業板塊等。
績優主線。當前是上市公司2024年年報、2025年一季報的重疊披露期,很多績優股在這輪市場調整下已經因業績驅動出現了強勢反映,如利爾化學,其最新表示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預增203.08%~223.98%,其股價在4月7日一度逆市漲停;蓮花控股表示一季度凈利潤預增103.16%~143.79%,公司股價也出現了逆市上漲。類似利爾化學、蓮花控股的績優股還有很多,它們其中一些公司股價出現短期波動,這類標的存在被錯殺的可能。
從復盤數據來看,很多短期抗跌或長期趨勢向好的標的都具有上述因素的邏輯加持。此外,從4月7日來看,很多公司股價拒絕調整,盤中即出現反轉,隨著后續市場企穩反彈,這類公司不排除有更強的上漲動能。
外資加倉中國
隨著市場的系統性回撤,估值壓力消減,或許讓偏愛低估機會的外資機構有了更進一步的看多邏輯。
雖然最近海內外市場普遍承壓,但A股以及港股與其他市場的一個顯著差異是處于相對低估、低位狀態,在全球資產配置的可比視角下,A股、港股的低估優勢疊加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前景正是獲得外資機構重點看多的核心要素。
據匯豐4月7日最新發布的“新興市場投資意向調查”顯示,在被問及“預期未來12個月增長速度最快的新興市場”時,有四分之一的受訪機構投資者選擇了中國,該比例在新興市場經濟體中居首。此外,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機構投資者認為中國股票市場的前景更為樂觀,高于其他新興市場。
事實上,長期以來,外資機構一直在積極挖掘中國的相關投資機會,比如從A股持倉來看,隨著上市公司密集披露2024年年報,2024年四季度的最新外資持倉動向也獲得密集披露,其中可見,摩根士丹利、科威特政府投資局、瑞銀、高盛等一眾外資機構均對相關公司進行了加碼或新進布局,其中多股為“被錯殺”且股價處于多頭趨勢或低位反彈的績優股。
上一條:“花”為媒釋放文旅消費潛能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