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上市公司參設產業基金應逐“新”求“精”
近年來,隨著打造產業鏈一體化、高質量轉型升級意愿強烈,越來越多上市公司開始尋求參設產業基金開展投資并購活動,以提升綜合競爭力。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9月18日,年內A股上市公司參設了180余只產業基金,多投向新能源、新材料、半導體、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筆者認為,上市公司參設產業基金進一步提升了耐心資本對產業鏈的賦能效果,而上市公司作為產業資本的代表,通過參設產業基金做精產業鏈、培育新質生產力,需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首先,加強與地方國資合作力度。一方面,地方國資可以根據地方產業基礎和頂層規劃進行資金匹配,及時有效投入支持領域。同時,建立起相應的績效考核體系,采取委托管理、額外激勵等方式,提升投資效率與回報率。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可以依托自身產業鏈優勢,與地方政府共享產業鏈信息,提供專業性的輔助,與地方國資共同整合資源,實現共贏。
其次,堅持投“硬”投“新”。上市公司可以搭建專業的投資團隊,構建完善的風險投資和激勵機制,長期堅持投資硬科技、新質生產力相關領域。
最后,做好風險隔離。在參設產業基金前,上市公司可以建立完善的投資決策機制和風險控制體系,對自身的資金實力和可用期限、參與私募基金類型、協同性及基金管理人專業性等作出綜合評估。在參設產業基金過程中,上市公司可以增加對基金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參與建立完善的基金管理制度與風險控制機制。在參設產業基金后,上市公司需加強對基金管理人的監督和管理,同時建立完善的內部合規管理制度,保證基金合規運作。
上一條:滬指險守2700點機構熱議美聯儲降息后市場走勢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