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2024年度“菁英計劃”啟動申報

首場宣講會走進華工,吸引了大批學生。
廣州公派留學項目“菁英計劃”2024年度巡回宣講正式啟動。4月12日,2024年廣州市“菁英計劃”留學項目首場政策宣講會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吸引大批優秀青年學子參會了解。據悉,2024年“菁英計劃”項目申報已正式啟動,網上申報系統截止日期為2024年6月30日。
“菁英計劃”自2011年開始實施,在全國開創了城市公派留學的先河。
資助生活費、國際旅費
首場宣講會現場座無虛席,吸引了大批碩士研究生前來了解。記者現場了解到,2024年“菁英計劃”政策宣講將進一步擴大宣講范圍,市人社局將組團分赴北京、重慶、成都、武漢、長沙、蘇州、無錫等15座城市,深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湖南大學、重慶大學等40所雙一流建設高校開展線上線下宣講會,傳遞廣州人才政策,邀請更多優秀青年通過“菁英計劃”公派留學項目到海外一流院校學習深造。
“期待各位優秀人才能夠在廣州‘二次創業’熱潮中把握機遇,扎根廣州、深耕廣州,實現理想抱負。”廣州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現場向優秀學子們發出邀請。
據了解,廣州市財政全額承擔“菁英計劃”資助經費,資助學員生活費每人每月1.3萬元,并給予往返國際旅費1次。除了提供豐厚的資金支持外,“菁英計劃”在管理與服務上也下足功夫,針對人才成長需求提供包括項目申報、行前培訓、海外24小時即時聯系、戶口檔案掛靠、就業推薦、創業輔導、政策咨詢等全鏈條、精細化、一對一的優質服務,讓人才能更加安心、舒心、全心地在廣州扎根發展。
“廣州‘菁英計劃’對我們挺有吸引力的,能幫助我們到海外留學深造,幫助我們在學術研究上更上一層樓。”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在讀碩士孟繁森在現場了解了項目的政策及申報事項,他認為,“菁英計劃”的吸引力不僅在于資助力度較大,還在于學成回國后人社部門提供工作和生活上的一系列服務,這能讓他更安心地扎根廣州。“如果學成回國,我希望能在廣州高校任教。”孟繁森說,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深入推進,相比其他地區,廣州有著更多機遇,“在新材料方面,廣州的產業配套也更完整,比如華工的高分子材料研究在全球是頂尖的。”
政策升級優化籌備中
華南理工大學作為今年巡回宣講首站,除了在五山校區設置宣講主會場外,還在廣州大學城校區、國際校區同步開設視頻會議。
主會場現場不僅有學成歸來的往屆學員分享科研經驗,更有海外在讀學員連線分享留學體會。2014級菁英學員唐敏學成回國后2020年開始在華南理工大學工作,如今是該校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他的研究成果獲得了教育部2019年度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到國外做研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了解當地文化、技術體系的發展脈絡、特點,回來后服務于國家的技術提升。”他說。
十四年來,菁英計劃聚焦廣州市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為廣州培養人才,輸送人才。廣州市人事服務中心主任朱向偉透露,今年根據廣州的人才需求以及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將培養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生物制造、低空經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人工智能+”、基礎研究等領域人才。
“今年我們正在籌備菁英計劃政策升級優化,將進一步擴大生源范圍、完善管理體系。”朱向偉表示,將推動菁英計劃與市人才項目實現掛鉤,推動菁英學員回國服務聯誼會作為“廣州市青年科技人才托舉項目”人才項目推薦單位。同時拓展菁英學員“朋友圈”,為菁英學員與廣州歐美同學會牽橋搭線,推薦學員成為廣州歐美同學會常務理事,進一步拓寬學員交流合作、創新創業渠道。
“菁英計劃”聚焦廣州經濟社會發展重點產業領域,每年選派不超過100名優秀學子前往海外學科前沿、科研實力突出、師資一流的全球位列前150名的國際知名高校或學科領域排名前50名的高校攻讀博士學位,學員學成歸國后服務廣州3—5年。項目為廣州增強科創競爭力儲備了雄厚的人才資源。
截至目前,“菁英計劃”留學項目累計選派學員473人,已有268名學員學成返穗創新創業。學成返穗的學員中,目前獲評高級職稱的有62人,獲省部級項目資助或榮譽獎項的學員近百人共計246項,今年開春又有三名學員入選2024年度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項目。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穎思 通訊員孔玉儀
上一條:新機遇、新趨勢匯聚新動能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發展壯大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