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中長期大額存單告急!銀行存款定期化趨勢如何應對?
在銀行存款利率下行之下,大額存單業務一度成為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如今,銀行開始主動收緊額度,是大額存單太過搶手導致額度告罄,還是銀行業務出現新動向?
4月11日,記者在走訪多家滬上銀行網點時發現,中長期大額存單額度收緊、利率優勢不再,似乎已成為普遍現象。
專家指出,中長期大額存單額度吃緊,主要是由于銀行機構采取了主動收縮的策略。目前,銀行體系定期存款負債占比仍明顯高于常年水平,銀行應當持續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破解負債成本上升、凈息差壓力等問題。
中長期大額存單收緊
近日,一則招商銀行取消三年、五年期大額存單的消息引發關注——是個例還是普遍現象?是大額存單太過搶手導致額度告罄,還是銀行業務出現了新動向?
4月11日,《國際金融報》記者走訪滬上多家銀行網點,咨詢各家銀行中長期大額存單儲備情況,隨后發現,大多銀行都收緊了發放額度。
“目前三年、五年的大額存單的確已經沒有了。”問及大額存單額度情況,招商銀行某支行的客戶經理告訴記者,“不過如果您提前一至兩個工作日預約,轉入50萬存款升級貴賓卡,還是可以申請利率2.6%的三年期存款的。”
六家國有大行情況基本相似,工作人員均建議投資者購買短期的大額存單。
“如果需要長期存款建議您直接存定期。”工商銀行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現在兩年、三年期的大額存單利率已經和普通定期存款一樣了,一年期的利率相比定存也只高出0.1個百分點。”
交通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于利率和普通定期存款持平,目前該行已經取消了中長期大額存單的業務。
“和普通定存相比,中長期大額存單只是多出一個可轉讓的功能。”建設銀行的客戶經理告訴記者。
股份行方面情況各異。浙商銀行某支行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三年期利率2.7%的大額存單仍有額度,但需要50萬元起存,較之該行同存期的“惠存”產品門檻更高、利率更低。
“目前我們沒有接到取消中長期大額存單的通知。”該工作人員表示,“不過,如果后面利率再下調,大額存單利率也會降低,說不定會取消。”
浦發銀行某支行客戶經理則告訴記者,目前總行并未放出中長期大額存單的額度。
此外,記者咨詢了南京銀行、江蘇銀行和上海銀行的部分支行網點,工作人員均表示只有短期產品。
“有一年和兩年期的,但需要每周一上午9點搶購。”南京銀行的工作人員表示,“三年期的大額存單,至少4月份肯定是不會再發了,之后還不確定。”
江蘇銀行的工作人員建議,之后人民幣存款利率還會降,不如考慮投資積存金或美元存款,美元短期存款利率仍可高達5.1%。
在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看來,中長期大額存單額度吃緊,主要還是由于銀行機構采取了主動收縮的策略。
“存在兩方面重要影響因素。一是伴隨著凈息差的持續收窄,銀行機構出于負債成本管理考慮,針對此前利率相對有優勢的大額存單產品進行主動調整,以緩解壓力。”蘇筱芮分析指出,“二是隨著近年來銀行存款利率的多輪調整,部分銀行機構的普通存款利率與長期大額存單利率之間相差不大,性價比已經有所下降,致使市場需求也下降。”
銀行負債壓力成本延續
“近年來,銀行下調定存利率、壓縮調整大額存單,旨在減少定期存款負債成本,以緩解凈息差收窄壓力。目前看來,銀行體系定期存款負債占比仍明顯高于常年水平。”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銀行的負債成本壓力在披露的年報數據中也可見一斑。
以國有大行為例,建設銀行2023年年報中就出現“客戶儲蓄意愿增強,定期化趨勢持續顯現”的表述。年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該行境內定期存款為14.70萬億元,較上年增加2.58萬億元,增幅為21.25%,在境內存款中的占比上升4.85個百分點至55.01%。
工商銀行2023年定期存款較上年增加4.18萬億元,增幅達27.6%。
郵儲銀行、交通銀行的個人定期存款在個人存款中的占比均超過60%。
大額存單額度收緊、利率優勢不再似乎已成為普遍現象。此前,部分銀行還曾出現中長期存款利率倒掛的情況。
在存款利率下行、2023年四季度凈息差跌至1.69%和存款定期化延續的情形下,銀行此前的經營模式是否將受到沖擊,又該如何應對和調整?
周茂華認為,就銀行本身而言,應當持續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破解負債成本上升、凈息差壓力等問題。“銀行可以根據存款市場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存款市場化調節機制,為存款利率合理定價,共同維護存款市場正常競爭秩序。此外,可以順應市場需求加大財富管理、零售等業務發展,穩步提升輕資產與輕資本業務比重,增強客戶粘性,也有利于活期存款沉淀,降低綜合負債成本”。
“政策與市場等因素帶來的影響,對銀行機構如何積極求變、順勢而為提出了更高要求,銀行轉變過往的經營模式確實勢在必行。”蘇筱芮直言,“銀行的應對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調整重點產品方向、調整員工KPI考核方向等,市場已經觀察到部分銀行機構已向低風險理財產品、儲蓄型保險等進軍發力。”
編輯 姚惠
上一條:清明、“五一”假期旅游熱度攀升春日出游激發文旅消費增長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