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全域推進“無證明城市”建設打造“無證明”濟寧樣板
10月26日上午,濟寧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濟寧市“無證明城市”建設新聞發布會,介紹濟寧市“無證明城市”建設進展情況。

山東省在全國率先推行“無證明之省”建設以來,濟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將“無證明城市”建設作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強力推進實施。今年以來,市、縣兩級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狠抓落實,在電子證照推廣應用、典型場景打造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
細化任務分工 形成工作合力
全力推動“無證明城市”建設擴面提質
2023年6月9日,濟寧市發布了《深化數據賦能建設“無證明城市”2023年工作要點》,明確全年推廣應用高頻電子證照證明110類,打造社會化應用場景18個,推廣電子證照用證事項7253項。隨后,召開建設“無證明城市” 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會議,對各級各部門工作任務進行了細化落實、全力推進。截至目前,濟寧市已累計歸集電子證照287類、1240萬條,電子證照合格率99.97%、同步制發率89%、問題反饋處理率100%,制發證照數據量和質量位居全省前列。實現34類電子證明線上制發,新增打造了電子亮證進公共場館、電子勞動合同線上簽訂、使用電子證照進行招投標等16個社會化應用場景,累計完成社會化應用場景26個,完成應用場景數量位居全省首位。今年以來,濟寧市電子證明線上開具32.2萬次,電子證照減免辦事材料40.5萬件,覆蓋電子證照用證事項4526項,電子證照應用廣度和頻度明顯提升。
堅持問題導向 解決卡點堵點
積極上線一批“減證辦”“免證辦”典型應用
一是創新電子證明線上制發,讓企業群眾辦事“輕裝上陣”。今年以來,濟寧市著力打造“兩張清單一張網”電子證明服務體系,形成政務服務類和社會基層類兩張證明清單,織密線上開具一張網,推動34類證明材料由人工開具變為線上開具。一方面,統一政務服務類證明開具渠道。整合人社、醫保、民政、不動產、公積金、發改委等10個部門證明辦理入口,在“愛山東”政務服務平臺網站端和移動端上線政務服務類證明23類,上線證明數量位居全省第1位。通過統一證明模板、樣式,整合10個部門1.2億條數據,19類證明實現線上即點即辦、即時開具。另一方面,創新基層證明線上制發。堅持以數字化思維再造傳統業務流程,在9個縣市區開展基層證明線上制發試點,統一各縣市區基層證明模板樣式,著力解決基層證明難開、群眾跑腿難點問題。群眾申請辦理居住證明、貧困證明、婚育狀況證明等11類鄉鎮街道、村委會和居委會證明材料,可以在“愛山東”政務服務平臺網站端提出申請,試點縣市區可在2個工作日內進行線上審核開具,大幅降低了時間、交通、人工成本,做到“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
下一步,濟寧市將全面完成“無證明之省”建設年度工作任務,讓更多電子證照替代實體證照,打造更多惠民惠企案例場景。
一是做實做細電子證明制發應用。全面實現110類高頻電子證照證明免證辦事,持續創新政務服務和社會基層證明材料線上制發,推動可以通過電子證照和數據共享獲取的材料,一律不再收取紙質證照材料。
二是創新打造社會化應用場景。圍繞群眾辦事焦點、難點問題,加強在交通、教育、醫療、就業、金融等領域推廣使用電子證照,全域推進“無證明城市”建設,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
三是持續加大建設推廣力度。建立“無證明城市”觀察員問題反饋機制,廣泛征集電子證照辦事使用問題,更好支撐企業和群眾“免證辦”“免提交”。通過融媒體加強電子證照證明應用宣傳,不斷拓展“無證明城市”建設廣度和深度,打造“無證明”濟寧樣板。
上一條:臉上若有4種跡象,或是疾病征兆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