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打造兒童友好城市,需要多些“兒童視角”
兒童是城市永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是關乎城市未來發展的不竭動力。如果從“一米高度”兒童的視角去看,我們的城市建設還有哪些待提升的空間?

2022年,市政府發布《上海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從政策制度友好、服務體系友好、權益保障友好、空間建設友好、發展環境友好等五個維度,提出了20個方面的具體舉措,實踐下來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距離兒童友好城市,還是有一定距離。
比如母嬰室。去年我曾提交過一份關于優化母嬰室的建議。位于龍華中路的南園濱江綠地,是一個開放型公共綠地,園內有賞心悅目的綠化、內容豐富的兒童樂園、視野開闊的臨江景觀,吸引了不少推著嬰兒車的游客。園內雖然設了一處母嬰室,但推門進去一看,設施老舊殘缺,地上還凌亂地堆著各類雜物,就像一個倉庫。作為一名嬰幼兒的母親,我使用后感覺很不方便,就提交了建議。目前這個母嬰室已按照新的標準對室內環境、桌椅進行了更新,增設了尿布臺、哺乳椅、溫水洗漱池等。
在上海各類公共場所,是否都配有母嬰室,維護管理是否規范?從此我對城市中的母嬰室配置留了一份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市各類公共場所已建成母嬰設施1634個,但是距離媽媽們的期待還有些許差距。
我發現,在城市公共空間,尤其是公共綠地、公園、動物園等嬰幼兒出行較為頻繁的場所存在母嬰室配備不足、建設標準不統一、維護管理不規范等問題。通過“隨申辦市民云”APP可以查找附近的母嬰服務點,但仍存在信息不完全、配備不齊全等問題。有的母親查到附近有母嬰室,興沖沖前往卻撲了個空。
我希望在城市公共空間,尤其是公共綠地、公園、動物園、大型商場等加大母嬰室建造力度,并確保符合《公共場所母嬰設施配置國家推薦標準》。另外,對于已在“隨申辦市民云”列表中、但不符合要求的母嬰室,建議對照《公共場所母嬰設施配置國家推薦標準》進行改造,并在封面上上傳實地照片,讓市民可以直觀地選擇合適的母嬰室。有關部門也要做好監督檢查,不能只做面子工程。
打造兒童友好城市,宜幼餐品也是一個重要方面。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一歲以下的兒童不建議添加鹽和糖,2-3歲兒童每日添加鹽<2克,4-5歲兒童每日添加鹽<3克。我發現,目前大部分餐廳僅提供正常餐食服務,少量餐廳提供減油減鹽的兒童餐,1歲以下嬰兒出行只能自備輔食,較為不便。建議出臺相應指導政策,在公園、動物園、親子酒店等場所,至少開設一家可以提供兒童餐的餐廳,提供符合不同年齡段嬰幼兒膳食標準的“無鹽、無糖”的輔食和“減油、減鹽、減糖”的餐食,根據餐廳客座率配備一定比例的兒童座椅,為嬰幼兒就餐提供服務保障。
公共服務也需要多些“兒童視角”,建議結合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和需求,推進公共服務設施、道路空間、公園綠地、“一江一河”濱水空間等適兒化改造,在城市、街區、社區等不同層次統籌做好兒童友好空間建設。如近期在東岸濱江徐浦大橋附近新開了一個露天“童心樂園”,有很多無動力游玩裝置,占地面積大,配套設施齊全,不少家長從很遠的地方特地帶小朋友來玩耍,希望市中心也能多開發一些這樣的場地。
“從一米高度看城市”,還應該關照到孩子的真實需求。孩子的視角與成年人不盡相同,當孩子們以童真的心靈、獨特的眼光去感受城市發展的脈動,往往能發現一些被大人忽視的問題。建議將兒童參與納入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重要維度,讓兒童充分表達對未來城市發展的想象與想法,讓他們享有參與權與建議權。同時,在兒童參與過程中,注重兒童參與的覆蓋面和代表性,考慮不同年齡、不同類型兒童的具體情況,鼓勵困境兒童、流動兒童等參與并積極為其搭建平臺和培訓賦能。
上一條:大興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萬人次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